近年来,学院体育与国防教育教研室教师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群众需求,立足专业特色,创新构建“校园—社区—云端”三维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体育惠民行动走深走实,为全民健康事业注入高校力量。
深耕校园阵地,服务教职工健康需求
党支部紧密协同学院工会,积极打造“活力校园”品牌。国家级武术教练刘伟每周二、周五下午开设“教职工太极拳公益课堂”,系统教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课程,累计开展教学60余课时,覆盖教职工400余人次。参与教师反馈:“科学锻炼缓解了久坐办公的肩颈问题,课堂氛围轻松,真正让运动融入生活。”此外,党支部联合工会创新设计“趣味运动会”“工间健身角”等项目,将传统体育与趣味竞技结合,切实提升了教职工幸福感。
辐射社区惠民生,托起银龄健康梦
2024年,由党支部成员指导的啦啦操视频作品在全国啦啦操社区运动会线上赛中荣获青年组第六名,实现了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同年,党支部与校老年大学合作推出“乐龄健康服务项目”,以满足老年群体科学健身需求。由健美操专业教师胡静带领党员团队开发适老化课程,开设健身操和广场舞双轨教学班,采用“阶梯式教学法”和“音乐情景化训练”,累计培训老年学员300余人。此外,党支部还成立了“健康服务直通车”,定期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开展运动损伤防护讲座,发放科学健身手册,形成了“教学—实践—保障”的完整服务体系。
数字赋能提质效,打造终身学习新标杆
党支部积极响应“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号召,创新开发“互联网+体育”服务模式。由党员骨干教师策划拍摄的《中老年有氧健身舞入门》系列课程,经严格评审入选2024年安徽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作为示范课程在“安徽全民终身学习网”全域开放,惠及全省16个地市社区及老年大学。党支部书记刘西晓表示:“我们正筹备开发‘八段锦’‘健身秧歌’等系列云端课程,推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党建引领向未来,服务升级再启航
目前,党支部已构建“党员带头、师生联动、校社协同”的服务模式,累计开展80余场惠民活动,服务群众超6000人次。下一步,支部将深入推进“党建+体育惠民”工程:一是推动“运动健康驿站”进社区,提供体质监测与运动处方服务;二是建设“全民健身资源库”,开发残障人士适应性体育课程;三是与乡村振兴对口单位合作,开展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要求。
体育与国防教育教研室教师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基础部 胡 静
核稿:岳五九
编辑:宣传部 汪 舒
审稿:吴新明